方彧:以职业人才培养助推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职业人才培养助推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
方 彧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日前,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明确将“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务业列为重点行业,并提出“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等重点任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人才”是关键。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产教融合政策的发布与施行,将从“人才”这一核心要素对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形成有效支撑,进一步推动我国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养老护理人员短缺是当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瓶颈
失能、失智、孤寡、高龄、独居等老年人向来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老年人群体。2016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从《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的16个服务项目内容来看,其中照护服务有7项。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养老服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2022)》,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是养老服务机构面临的最严重的人才发展问题。调查显示,在其受访的养老服务机构中,74.9%的机构存在人力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从招聘渠道来看,社会人员仍是养老服务机构最主要的招聘来源,招聘渠道包含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的养老服务机构分别只有22.5%和18.5%。由此可见,养老护理人员短缺是当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养老服务机构面临的人力资源短缺等养老服务人才问题亟需解决。
二、当前养老职业教育与老龄化形势发展尚有差距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据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将达到峰值。
职业教育是培养养老人才的重要途径。2004年我国高职专业目录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一批本科、职业院校纷纷开设养老相关专业。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加大了养老托育等国家战略和民生重点领域的专业布点。《实施方案》再次强调,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老年相关层次专业包括老年保健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老年相关本科层次专业包括养老服务管理、老年学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设有老年学相关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专业。至此,我国养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养老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
然而,尽管近些年开设养老相关专业的院校数量不断增加、专业设置不断完善、培养模式日趋灵活,但我国养老人才培养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专业设置有待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有待加强、课程标准与评价有待统一、人才链和产业链尚未形成有效对接等。因此,要以《实施方案》为契机,尽快推进老龄领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进一步提升养老职业教育水平,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做好“人才”支撑。
三、加快我国养老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建设
我国养老职业教育不仅需要着力解决“护理、康养”行业的人才紧缺问题,更要在全面提升我国养老人才质量上切实发力,只有养老人才职业化、专业化,才能引领我国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有1万多所职业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蕴含着巨大的人才红利。因此,要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为契机,加快我国养老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建设。
一是推动职业院校进一步优化养老专业设置。《实施方案》明确,“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将“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行业并提,一方面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行业有所交融,另一方面体现出“一老一小”家庭支持导向。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要求,优化养老服务专业设置,结合行业发展新业态,动态调整增设相关专业并完善教学标准体系。当前,我国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可以围绕养老照护服务、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老年健康促进、智慧养老服务、养老公共管理和养老金融服务等对现有养老相关专业设置进行优化。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内部结构变化,老年人精神需求、心理健康等需求将逐渐增多,养老相关专业设置优化应“未雨绸缪”、不断优化、“动态”调整,以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
二是大力发展养老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实现我国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养老人才“规模”与“质量”上双管齐下。当前,我国不仅面临养老人力资源短缺问题,还面临养老人才素质参差不齐、结构有待优化等挑战。从学历层次来看,当前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职业院校以中职和高职为主,即培养中专和大专学历层次人才,而本科院校占比很低。2014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首次提出探索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进一步要求,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加大对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老年学、养老服务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医养生学相关专业本科教育,引领带动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
三是支持有关高校自主设置养老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老龄领域出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智慧养老”新模式,涌现出诸如智能养老机器人等新兴事物。有条件的高校,应该主动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需要,自主培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领域高水平人才。有关高校要敏锐抓住老龄领域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发展的机遇期,在老龄科研、智慧康养、适老化产品研发等领域自主设置养老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为我国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做好人才供给,进而前瞻性地为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甚至重度老龄化社会提前做好人才储备。
四是强化养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养老”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养老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养老专业课程的建设在体现“职业化”、“专业化”的同时,也应注重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以养老护理专业学生为例,其不仅需要医疗护理技能,还需要生活护理和慢病管理等技能,且对营养膳食、康复训练、情绪疏导等相关知识均需涉猎。此外,在实操技能的培养之外,还需要加强人文通识课程的设置。如老龄科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又如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等等,这些隐藏在背后的核心价值观引导与“技能”培养同等重要。
五是健全养老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健全养老相关专业教学标准是我国养老职业教育水平稳步提升的重要保证。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学校老年健康与管理、中医养生保健、护理等专业教学标准;发布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和中等职业学校康复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职业院校贯彻落实国家教学标准,开设老年人健康管理事务、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心理学等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完善和发布一批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教学标准的发布,将形成明确的职业教育目标,推动养老相关专业优化与课程体系建设,进而提升养老职业教育水平。
转自2023年7月《中国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