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如不早做老龄消费需求准备,挤兑卖房将比挤兑银行更难应对
“大多数人对老龄化的认知恐怕还不够。”
提到“老龄化”三个字,侧重点不一:专家探讨财政支出、适老政策;业内研读政策文本、机遇风口;普通人热议延迟退休、养老焦虑。
“大多数家庭有养老需求,但养老金又不足以覆盖各项老龄化消费需求。届时,资产变现动因将持续加大。如果不对此早做准备,挤兑卖房产生的问题将比挤兑银行还要难以应对。”4月25日,在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上,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毛大庆如是表示。
从数据看老龄化“图景”
“老龄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次婴儿潮有所联系。
有数据显示,1962年到1975年,我国有大约3.6亿人出生。这也就意味着,60年后,也就是2022年到2035年,这批出生于“第二次婴儿潮”的3.6亿人将加入老年大军。
一方面,老龄人口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人均寿命也在逐渐延长。
根据国家卫建委发布的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随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未来5年,人均寿命要提高1岁。
按“人均寿命每5年提高1岁”来推算,到了2035期间,我国人均寿命将超过80岁。用毛大庆的话来说,老人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长寿。
“在我国,把所有与老龄化相关的财政支出和社保支出加在一起,已经占到了GDP的10.08%,比澳大利亚、韩国这些老龄化程度更高的发达国家还要高。”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系主任封进在论坛上指出,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是否要在公共财政支出中增加对于老人相关的占比”,还尚未可知。
但在毛大庆看来,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还不单单是钱的问题”,是“多方面社会准备还不够充分”的问题。
毛大庆指出,从官方给出的统计数据来看,2019年,我国千人对应的医生数量是1.49。这也就意味着,1.49个医生需要服务1000个人。“到了2035年,当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接近4.5亿时,如果医生数量不能以倍数增长,基础医疗和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将是何种难堪境地。”
从老龄化窥国际竞争、房地产形势
“人口结构的变化已经逐渐影响到了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了印证观点,毛大庆列举了如下数据。
首先是人口年龄中位数。毛大庆指出,在研究人口结构时,人口年龄中位数的对比尤为重要,能够反映一个国家人口结构的健康问题。
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人口年龄中位数是22岁,彼时,美国是30岁。当时,中国所拥有的年轻的、开放的市场,对美国和世界?而言是极度诱人的,一些现在耳熟能详的品牌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纷纷进入中国。
时间再往后走。2015年至2017年,中美两国的人口年龄中位数都在38岁左右,基本拉平。但到了2050年,西太平洋地区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年龄中位数都将达到50岁以上,届时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比美国大9岁。
“从1980年到2050年,美国只上涨了12岁左右,还是全球最具年龄优势的国家,但我国已经是一个平均年龄50多岁的国家了,那时的人口结构优势对比差别将是十分悬殊的。”毛大庆表示。
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源:网易新闻数读
据毛大庆介绍,去年11月,美国有关国情资政机构在相关报告中指出,“未来15年,要在各个维度,特别是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坚决扼杀中国的发展”。为什么将时间期限设定在15年?毛大庆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的人口因素,“这个15年背后的逻辑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这里边涵盖了诸多因素,其中应引起注意的就是中国的人口因素。”
除人口年龄中位数之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总和生育率。所谓总和生育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每位育龄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量。学界普遍认为,要实现正常的人口更替、保持上下两代人之间人口的基本平稳,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
数据显示,我国在2018年和2019年的生育率分别为1.495和1.47,已经跌破了1.5的警戒线。为此,毛大庆指出,到2040年左右,受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房屋不动产变现金的动力会增长,而从2025年开始继续增大房地产需求面积的动力在下降,改善型需求会增长。
“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大多数家庭有养老需求,但养老金又不足以覆盖各项老龄化消费需求。届时,资产变现动因将持续加大。”毛大庆提醒,如果不对此早做准备,挤兑卖房产生的问题将比挤兑银行还要难以应对。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