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楠:新时代社区为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何亚楠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级统计师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社区为老服务质量对于增进老年人福祉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深入探讨了当前社区为老服务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服务保障机制不成熟、老年人数字化融入难度大、人力资源不足以及心理健康疏导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健全管理保障机制、助力跨越“数字鸿沟”、优化人力资源格局以及挖掘精神疗愈潜能等对策建议。这些建议旨在全面提升社区为老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新时代社区为老服务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社区为老服务问题;对策建议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们正逐渐步入一个数字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文化和价值观更加多元、更加体现个性化、注重以人为本的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社区为老服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如何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场所,其服务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只有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优化社区为老服务质量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能为整个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深入探讨新时代社区为老服务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提升社区为老服务质量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为新时代社区为老服务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一、新时代社区为老服务面临的问题
(一)社区缺乏成熟的为老服务保障机制
社区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基层单位,掌握民众生活的最新动态讯息,和人民群众联系紧密,具有很高的组织号召力。社区的工作内容渗透到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是我党各项政策最直接的体现之处,也是最接地气的落实之处。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弱,购物、就医、出行等日常活动能力较差,特别是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失智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老年人更是需要日常生活的帮助和照料。
社区缺乏成熟的保障机制就会导致为老服务供给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面临突发事件时,社区为老服务的应对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保障机制的缺失会导致社区难以提供全面、持续的服务。由于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监管机制,社区为老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老年人在医疗、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得不到充分保障。
成熟的为老服务保障机制,是社区为老服务的刚需机制,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借鉴优秀社区的制度机制安排和成熟经验做法,切实履行社区主体责任,真正服务、帮助、关爱到社区的每一位老年人。
(二)社区将老年群体融入数字化管理难度较大
新时代信息化高速发展,加快了数字化的进程,但同时也让站在“数字鸿沟”彼岸的老年人,难以快速适应迅猛发展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让老年人顺利融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且具有变革性、历史性、长远性的重要意义。老年群体在数字化融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老年人对数字化的认识不一致,没有充足感受到信息社会及数字化对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老年人学习掌握数字化知识途径不畅通,不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帮助;部分老年人对数字化有畏难情绪,以消极心态应对和疏远数字化;老年人使用数字化设备有限,且数字化设备版本变化太快,导致老年人的数字化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老年人社交圈变窄,数字化信息闭塞状态难以短期解决;老年人对社区数字化功能不娴熟,融入社区数字化管理有很长的路要走。
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一些独居老人也无法向他人求助进行学习和操作。社区服务小程序、居民微信群等数字化生活方式把老年人拦在门槛之外,使其望而生畏无所适从。数字化红利无法让老年人搭上时代快车,导致老年人与外界社会存在讯息双向不畅通的问题。特别是面对社区数字化服务,很多社区工作只能由线上转变为线下,数字化遇到了老年人就停摆了。由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一系列操作,社区中的老年群体慢慢变成了数字化服务的空白区,老年人在社区的各项生活活动也面临重重阻碍。
(三)社区为老服务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凸显
老年人群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关注,而社区工作人员往往无法兼顾老年人的需求和其他工作。有的社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对接几十户甚至上百户居民。这些人中不乏一些老年人,他们年龄大、行动不便,特别是一些独居老人更是需要重点保障的对象。尤其是老年人需要急诊急救、购买药品、生活帮助的突发状况,对于社区工作的应急响应处理能力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社区人力资源不足,难以为老年人的特殊急迫需求给予及时有力的反馈,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人力资源缺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区服务管理的“瓶颈”。
此外,社区为老服务人员也存在着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的问题。老年人的需求多样化,包括日常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心理辅导等多个方面,而现有的社区为老服务人员往往只具备一些基本的护理和照料技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四)社区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疏导亟待加强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日益多样化,但社区为老服务在这方面的供给明显不足。许多社区工作人员往往只关注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如医疗保健和日常照料,却忽略了他们内心世界的困扰和挑战。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培训,工作人员往往无法及时察觉和应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同时,社区为老服务中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资源匮乏。面对庞大的老年人群,现有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数量远远不够,导致许多老年人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老年人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有限,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浏览网络信息,大部分信息都来自电视媒体。特别一些对信息真伪缺乏辨别能力的老年人,容易听信一些毫无根据的谣言,从而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伤身又伤心。此外,老年人长期待在家中,没有适当的释放情绪途径,容易烦躁焦虑,严重者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引发一系列过激反应,甚至加重原来就有的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人基础疾病,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老年群体的社交范围较为有限,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就是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社区社交范围内的情感摄入会极大程度地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所以老年人心理健康社区不容忽视。
二、对策与建议
(一)多角度综合考量,健全管理保障机制
成熟的社区为老服务管理保障机制,是社区为老服务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服务化管理的基础,对于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提供有效服务至关重要。总体上看,社区为老服务管理保障机制应从人力、物力、财力多角度合理规划,要可操作、易执行、能落地,全面贴合后疫情时代社区和老年人的生活实际。
从人力角度考虑,社区应当合理配备相应数量的工作人员,并确保工作人员具备为老服务的基本素养,掌握为老服务的基本技能。同时,社区应建立应急联防联控人力调配协调机制,以确保在出现特殊应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得到上级部门和其他社区的支持和人力支援,确保遇事有人管、不慌乱、反应快、效果好。
从物力角度考虑,社区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优先保障困难特殊老年群体,将家庭自我保障、医疗机构保障、社区保障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覆盖到社区所有老年人,特别是独居、残疾、特困老年人。除了要保障老人基本的生活物资和餐饮供应之外,急重症药品等涉及生命健康的保障物资也要纳入储备物资库存中。
从财力角度考虑,社区应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认真筹划年度为老服务管理保障经费预算,合理规划为老服务专项资金,合理使用,合理支出,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
为老服务管理保障机制除了人力、物力、财力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应急预警功能、分级分层责任管理、突发事件对应处理的方案等。此外,有了成熟的保障机制,社区还需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所属人员的危机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应急演练,参加相关技能培训,在演练和实际工作中不断升级完善服务管理机制。
(二)多样化启发支持,助力跨越“数字鸿沟”
社区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生活场所,老年人的绝大多数活动都离不开社区这个“小社会”。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管理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对老年群体实行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社区应当积极宣扬信息化手段的重要作用,针对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所面临的认知差异,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引导老年人自觉自愿地纳入数字化管理中。为此,加强老年人对于“数字化”的学习培训,已经成为社区实现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环节。社区应当积极地引导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老年人对数字设备的学习兴趣,绝不能把老年人定位为“特殊群体”从数字化防疫的集体中分离出来,坚决破除老年人与“数字化”之间的无形屏障,让社区数字化在老年群体中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社区可以组织老年人集中学习培训,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老年人喜欢数字化管理、认同数字化管理。社区可以让老年人之间互帮互学,掌握如何使用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的操作。社区可以引导家人手把手、面对面地向老年人传授数字化知识,如通过网络联系医院预约挂号、通过微信收发快递、与家人视频沟通联系等。社区还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引导,让老年人了解如何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出入小区,如何用手机扫码付款,如何在食堂充值刷卡和自助点餐,如何使用社区应急网络系统处理特殊情况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和日积月累的自觉行动,让老年人时时处处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快捷便利,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分享数字化带来的红利。
(三)多途径凝聚合力,优化人力资源格局
疫情防控工作不仅关乎社区老人的健康,更是对社区及其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检阅和考验。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疫情防控期间,社区老年人的服务管理极大地加重了社区人员的工作量。在这样的危急困难时期,社区老年人及居民展现出主人翁精神,他们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减负,在社区疫情防控的多个环节贡献力量,共同维护和助力社区的平安。实践表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能够发挥出相应的效益。因此,在后疫情时代,社区应当激活老年人作为社区主人的内动力,引导居民意识到自己就是社区一分子的主体意识,让老年人自觉认可社区这个大家庭就是我的家,我家的事我参与、我奉献。社区应当搭建老年人信息沟通交流平台,让老年人主动参与到社区管理的机制中,在平台上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弥补社区工作人员缺乏的不足,凝聚起多元化人力资源建设社区的强大合力。
(四)多维度创新思路,挖掘精神疗愈潜能
重视新时代老年人健康心态的治疗及其疗愈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应切实掌握辖区内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准确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以便为老年人心理疗愈提供精准干预。为此,社区需要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做好老年人的健康心理疏导。仅靠热情向上、激情澎湃的工作还远远不够,社区必须搞好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针对一人一事对症下药,通过科学细心周到的服务,切实治愈老年人的心病。此外,社区还需创造良好的人文交流环境,发挥好老年人子女亲属的作用,通过生活上的关心体贴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缓解老年人的不健康心态;发挥好老朋友、老战友和老邻居的作用,让老年人通过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汲取生活营养,使老年人心情舒畅、生活愉快,让社区这个健康心态的疗愈场发挥最大效应。
三、结语
通过深入探讨新时代社区为老服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认识到提升社区为老服务质量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社区应建立健全为老服务管理保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加强社区居民对为老服务的关注和支持,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化社会。
唯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创新探索,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智慧的服务,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未来的研究和实践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之路,探讨社区为老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技术,为推动老年服务领域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实践经验。
(转自《源流》2024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