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王莉莉、李佳、纪钦:从贵州省黔西南州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看乡村振兴

王莉莉、李佳、纪钦:从贵州省黔西南州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看乡村振兴

创建时间:2024-11-12 19:49

王莉莉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 佳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纪 钦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编辑

  目前,中国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在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给政治、经济、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为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文旅赋能乡村,乡村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乡村旅居、乡村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实现乡村经济增长、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贵州省黔西南州作为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其自然资源禀赋较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文旅康养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正处于良好机遇。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叠加经济下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多种挑战,银发经济正在成为新的产业发展热点。在传统产业板块基础上拓展银发经济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关注点。文旅康养产业作为其中一个板块,近年来正在获得广泛关注,一些自然资源禀赋优越的地区,都在积极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即在传统文旅产业发展基础上强调康养元素,通过文旅带动康养,通过康养提升文旅。

  一、黔西南州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特有优势

  (一)政策背景优势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健康中国、文化强国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黔西南州以文旅兴州,以“康养胜地”为城市定位,全力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促进乡村业态多元融合。黔西南州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处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重点区域,是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腹地。2020年,黔西南州委七届十二次全会作出了文旅兴州战略决定,在全省率先将旅游业提高到战略高度。十四五期间,围绕《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贵州省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中积极推进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山地体育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的思路,黔西南州大力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强力实施文旅兴州战略突破行动,打造区域特色文化旅游新高地,将黔西南州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2023年,黔西南州全面启动“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建设,明确了全州“康养胜地”的发展定位,力图把黔西南州打造成为“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康养产品供给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后花园”“国际旅游康养目的地”,并下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推动全州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为黔西南州康养产业基础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要素支持。

  (二)自然资源优势

  黔西南州位于北纬25°黄金气候生态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又因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度的缓坡地带,立体性气候显著,中低纬度亚热带的冬暖,高原的光照、夏凉兼而有之。常年平均气温16.5℃,晴好天气200天以上,属于一类气候适宜区。全州森林覆盖率61.17%,全年空气指数优良天数100%,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浓度大于3000个,水质状态良好,适宜心肺保健、皮肤保养,2019年被中国气象协会评为“四季康养之都”。州首府兴义获评“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中国十大养生城市”,兴仁市、晴隆县、册亨县上榜“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州内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水文丰富,奇峰峡谷、河流湖泊、温泉溶洞一应俱全,具有较高的科考和旅游价值,目前全州有4A级景区15个,3A级景区34个,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垂直立体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孕育了州内立体多样的生态资源,动植物种类众多,中草药资源丰富,为黔西南州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提供重要的自然资源基础。

  (三)地方文化优势

  黔西南州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红色底蕴深厚。出土了距今2.4亿年的“贵州龙”化石和160多万年的茶籽化石;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24处红色革命遗迹;有布依、苗、彝、回等4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43.58%,相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4个。近年来,黔西南州依托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民俗民间体育、路跑越野、山地骑行、极限运动、洞穴探险、汽车露营、漂流溯溪等户外运动,举办了各类国内外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赛事,构成文旅、体育、康养、科教多维联动发展的产业融合态势。

  (四)产业背景优势

  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大健康产业和推进康养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黔西南州依托全州特有资源优势,着眼实施“产业强州”战略,持续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加快发展。全州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307家,民间中医药疗法,包括针灸、药浴、足疗、推拿等理疗康复业态不断发展,医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兴仁薏仁米”“安龙石斛”等特色健康产品,州内重康养、治未病的氛围不断形成。州内康养+旅游、康养+体育、康养+农业等业态逐步兴起,山地运动、温泉康养已逐渐成为黔西南旅游名片,并已建成10个国家和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为未来进一步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基础。

  二、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高速交通网络建设亟需加强

  高速交通网络同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耦合性。高速交通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用航空,是一种大空间范围、跨区域的高效便捷交通形式。贵州省黔西南州自然禀赋良好,文旅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社会经济均衡发展需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撑,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等原因,黔西南州铁路隧道难打通,盘山高速公路修建难度大,地方政府规划、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的成本也更高。黔西南州与重要省会城市、主要入境口岸城市间路途远,往来航班较少,同时高速公路、铁路的班线单一。黔西南州仅首府兴义市因距离机场近,交通较为便利,辖下各区县的文旅康养点均存在交通不便问题,如晴隆、望谟、册亨等县,公路基础设施弱,山路弯绕,州内各景区之间缺少交通链接,区县内部缺乏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在吸引省外游客,特别是康养产业的主体中老年人群方面,明显不足。

  (二)产业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文旅产业包含服务对象定位、景点路线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人性化服务等方面。近期,小众、冷门城市成为旅游新模式,五一期间贵州省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同比增速大,县域和乡村级旅游迎来新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高难度的挑战。黔西南州各区县文旅康养点位需要未雨绸缪,提升大流量游客接待能力、改进路线设计以给游客更佳体验,并对景区设施做通用设计改造。现阶段一些文旅康养景点存在高峰期道路拥挤、停车位难寻、村道混用等现象。另外,黔西南州不乏奇山异景等壮丽秀美景色,游客往往被宣传片、宣传海报所吸引,但进入景区后却略逊于预期。问题在于开发企业旅游规划路线欠考量,观景台、缆车位置、重要讲解点位设置不合理,开发工作不到位,导致自然风光展现不出来,一些游客体验不佳。此外,部分文旅康养景点服务对象定位主要是青年群体及核心家庭,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面向全龄人群做出改造,如室外路面台阶在保持设计美感的同时注意老龄低龄群体友好,室内卫浴做适老化通用设计改造等。

  (三)康养基础薄弱

  文旅康养服务需要在原有文旅产业基础上增加康养内涵,康养产业是健康与养老服务产业,包括健身养生业、旅游休闲业等相关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但目前黔西南州的文旅康养服务产业康养基础薄弱,州内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产业性不足,康养人才短缺。首先,一些文旅康养景点缺少专业的医疗服务。部分康养景区缺少必要的专业医疗团队和急救设施,医疗服务体系处于事业阶段,仍然依靠景区外的公立医院。康养景区位置一般距中心城区医院较远,景区自身难开展急救措施,送医路途远,突发疾病时难保障安全。其次,州内一些康养企业对康养的内涵了解不够深入,也缺乏专业性,如,一些康养小镇开设温泉、药浴、按摩理疗、艾灸、泡脚等基本项目,康养服务较初级,内容浅显,品质有待提升。最后是州内高端、实用性、综合性康养人才短缺的问题。文旅康养产业不仅需要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人才,还需要专业医生、保健康复科医师及营养医师等人才。文旅康养产业没有形成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配置体系,行业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人才标准和产业标准的不完善,未能指导康养产业建设和各类人才培养,导致人才供给跟不上市场需求,供需关系失调。

  (四)产业整体规划不足,难成体系

  康养产业为融合产业,有产业链带动作用。黔西南州文旅康养产业目前在产业规划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此外,相关产业集群缺乏整体一致性、产业尚不能形成完整体系的问题也同时存在。一是产业整体性不足。许多文旅、康养服务与产品层次较低、同质性较强,现有一些文旅康养项目依然主要集中在住宿、餐饮、商业街、观光、光景等层次。二是文创产品和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工艺品不成体系。黔西南州是布依族、苗族聚集地,文化传承和民族习俗保留完整,拥有被誉为贵州蜡花的非遗文化苗族蜡染,传统医药宝库的苗药文化,以及州兴仁市的特色薏仁米等,具备良好的文创和康养产品基础,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特色文创产品和康养产品开发明显不足。最后,文旅康养产业与农业、工业、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还有待形成。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与布局,目前州内的文旅康养项目还不能做到吸引顾客,留住顾客,服务顾客的目标,无法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服务和产品内容不够丰富,文旅康养产业业态比较单一,还不能形成带动相关产业链条协同发展的目的。

  (五)客流单一,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从目前情况来看,现有文旅康养项目所能提供的康养服务还比较单一,吸引力不够,同时还存在产业客群单一、旅游类型单一的问题。目前的文旅康养项目仍然集中以中青年群体为服务人群,这部分群体的出行时间相对集中,因此造成了部分文旅康养项目“旺季很旺、淡季很淡”的两级分化现象,导致旅游资源浪费,许多民宿酒店、体育赛事设施处于闲置状态,间接增添了运营成本。此外,由于地理和交通位置原因,现有的文旅康养项目吸引力还明显不足,影响效应小、辐射范围小,只能吸引周边省及区县的顾客群体,周边游、周末游,一日游的占比相对较高。

  三、未来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建议

  (一)出台专项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规划

  文旅康养产业是在黔西南州具有相对优势的文旅产业的基础上,拓展、带动康养产业,通过文旅带动康养,通过康养提升文旅。在产业体系上不仅需要对原有的文旅产业进行提质升级,更重要的是要延伸、拓展康养产业链条。康养产业涉及产业领域众多,以目前各地发展康养产业的实践为例,食品、药品、农产品、医疗、旅游、养老、文化、体育等都是可以链接起来的产业链条各环节。因此,在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中,不仅需要进行产业的整体规划,更需要在结合地方资源禀赋优势与产业基础的前提下,确定优先发展产业或分阶段的不同产业发展重点,推动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康养产业重点龙头企业“由点及面”地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同时,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不应局限于个别地市、个别单体项目的发展,需要在全州范围内进行统筹规划、重点打造、协调发展。结合州内不同地市、不同区域的独特优势、特色产业、资源禀赋等,打造具有不同发展特色的文旅康养产品项目或品牌,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州的文旅康养产业特色。统筹全州文旅康养产业提质升级,必须规划先行。

  (二)着力完善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

  尽管目前黔西南州有着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丰富资源优势,但从公共基础设施上来看,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就是交通设施方面,兴义等主要城市需要争取更多的航线和航次,包括高铁线路,州内各市、县之间也需要更好地优化出行路线,把出行省时、便利作为基本保障。其次,需要提升现有文旅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无障碍设施、适老化改造、景区线路设计、公共洗手间、停车场等,都要根据高峰期客流特点进行完善、加强。特别是在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运动康养项目,如山地车、攀岩、漂流、马拉松等的道路、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建设上,也要进行常态化的完善与动态检查。第三,要大力推进康养设施的设施建设与资源整合。一些已有的康养示范项目、康养小镇、康养中心等要加强适老化设计或者通用设计改造。同时,要加强医疗、急救、慢病管理、民族医药的服务能力,在完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同时,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健康、养生、保健、民族医药服务等相关产业,共同提升康养服务能力。并着力提高针对中老年人的旅居养老、健康管理、康复治疗等相关机构与产业的发展。

  (三)培养显著地方特色的文旅康养产业品牌

  黔西南州具有较好的文旅康养产业基础,但长期以来囿于交通、经济等发展滞后,尽管近年来全州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但对标周边的云南、广西、四川、湖南等省内的同级城市,依然处于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洼地,亟需抓住机遇、创新模式,走出一条区别于周边城市的、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文旅康养产业模式。目前,州内的森林、温泉、运动、民族医药等康养产业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特别是运动康养,利用州里特有的地形地貌,在山地户外运动和赛事方面进行了积极推广,需要在此基础上,全力宣传、打造、提升黔西南州“户外山地运动康养”的品牌,不断提升设施完善和服务能力。其次,州内的温泉资源也比较丰富,这是可以附加在文旅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的康养产业,但需要进一步提升文旅+温泉+康养的产业体系和服务体验,通过制定相关服务标准,规范和提升全州的温泉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满意度,将自然景观、人文服务和温泉康养达到有机融合。三是民族特色的文旅、康养产业,在现有民族文化+文旅的基础上,加大周边产品和服务的衍生,包括实景演出、文创用品、文创伴手礼等,都是需要着力打造和提升的。此外,民族医药+康养也可以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在现有民族医药发展的基础上,着力针对亚健康人群、中老年人群进行养生、保健等康复服务和技术的研发、培训与推广,扶持州内已有的医药企业拓展康养领域,形成示范和引领效应,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为了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示范效用和投入效率,目前许多政府在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方面,普遍实行的是政府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引入的模式。相较于中东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力度上稍弱,特别是与周边的云南、四川等地的同类城市相比,黔西南州对文旅康养产业的社会资本吸引力还相对较弱。因此,亟需积极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特别是在文旅康养产业方面已有相关基础和经验的企业进入,这就需要在政策支持、优惠措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加以优化,提供更为优越和便利的政策环境与营商环境。同时,也要积极拓宽资本来源,不仅要积极争取各级文旅康养专项资金支持,更要积极拓展金融融资渠道,包括产业基金、优惠贷款、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的作用。

  (五)要着力加强文旅康养人才队伍建设

  文旅康养产业主要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产业,充足、专业的服务人才队伍是保障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首先,是要加强对本土服务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升。特别是服务理念和服务技能的提升,可以通过培训、交流、学习、比赛等多种途径实现。其次,要充分引进与吸纳外来人才,特别是在康养产业发展方面的专业人才,可以通过人才引进、人才交流、项目合作等不同形式来加强人才之间的交流、沟通与碰撞。同时,要从薪酬待遇、职业发展、职称评定等方面出台补贴或奖励政策,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来人才,从根本上不断扩大全省文旅康养人才队伍规模。第三,要着力提升从业人才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在现有州内的文旅、康养人才职业教育的基础上,积极与省内外职业院校、科研院校进行联合培养与交流,引进文旅康养人才专家,打造专家智库平台,不同层次地夯实全州文旅康养人才队伍的培养、引进、储备与发展。

  (六)加大地方文旅康养品牌宣传力度

  一是要充分抓住目前大健康产业和银发经济的发展机遇,积极融入国内大健康市场和康养市场,对接国内外市场和资源,宣传黔西南州的文旅康养品牌。二是积极融入区域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主体,特别是积极与四川、云南等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临近省市联动,通过产业联盟、旅发大会、康养论坛等积极向外界介绍黔西南州文旅康养资源与产品。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打造黔西南州的文旅康养传播平台,统筹协调主流媒体、地方媒体、自媒体、商业平台等多种传播方式,打造黔西南州文旅康养新印象,提升黔西南州文旅康养整体品牌形象。四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新型媒体宣传、推广、营销网络,包括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分析客户群体需求、构建宣传营销网络,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创新传播方式,扩大品牌影响范围。

(转自《标准生活》2024年7月刊)

主办单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

制作维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信息与技术研究所    邮编:100088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京ICP备050685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