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人口老龄化,金融业如何发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金融业如何为老有所养提供一臂之力?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来自部委、学术界、金融机构等方面的权威人士进行了探讨,“第三支柱”成为被反复提及的关键词。
“在应对老龄化方面,多支柱养老金模式成为各国普遍选择。”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说,通过国家、单位和个人养老责任共担,才能实现养老金体系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尚不均衡完善。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健全,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第三支柱发展不够规范,特别是个人养老金制度还没有出台。由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参与方式灵活,第三支柱被寄予厚望。
“随着社会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进一步释放,第三支柱市场潜力很大。”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说,我国居民存款已经超过90万亿元,可转化为长期养老资金的金融资产非常可观,规范发展第三支柱的基础和条件比较成熟。
肖远企表示,不存在一种产品适应所有需求的情况,要建立丰富的产品供给体系,增强第三支柱产品的吸引力,培育专业养老金融机构,引导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第三支柱进行长期养老储备。
在中国人寿副总裁利明光看来,商业养老保险是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保险功能的集中体现。
“保险公司能够针对不同细分群体,围绕多元化的养老保障需求,提供差异化、综合化的一揽子保险解决方案。”利明光说,应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着力提升适应养老金投资要求的长期投资能力,探索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与保险产品的衔接发展,助力养老金保值增值,满足老百姓日益多样的养老需求。
当前,我国养老金融需求非常巨大,消费者的需求和风险偏好各不相同,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少与会嘉宾表示,未来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将呈现多元竞争格局,应借鉴国际经验,鼓励保险、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积极发挥各自行业特点,创新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适老化”养老金融产品。
“养老与金融关系密切,要规范发展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努力实现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与金融市场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说。
发展第三支柱,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从发达国家养老市场发展情况来看,能否将第三支柱发展起来,税收政策的运用与设计是关键因素。
美国信安金融集团执行副总裁张维义认为,税收优惠是激励人们把钱放到一个固定账户中做持续几十年投资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税收优惠只对纳税的人群有利。如果要将第三支柱做大做强,还可考虑对不纳税群体进行补贴,这样有助于扩大养老保障的覆盖面。
“第三支柱建设不是一场速决战,而是一场持久战。”董克用建议,建立以税收优惠为基础的动力机制,构建以账户制为核心的制度框架和以开放性为原则的产品谱系,实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运作模式,在长期思维的指导下,加快个人养老金积累。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