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老龄新闻 >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养老丨增进老年人福祉 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养老丨增进老年人福祉 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创建时间:2024-08-16 18:36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97亿。让老年人享有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是家事,也是国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作出系统部署。
围绕《决定》中提出的“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等改革具体举措,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访社区,采访了多位老年人。同时,采访相关领域专家就《决定》中对养老领域相关部署进行解读,为推动落实“增进老年人福祉”建言献策。
01
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决定》提出的养老相关改革措施聚焦增进老年人福祉,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方彧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决定》提出的养老相关改革措施来看,今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方向和重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从政策制度、体制机制上提出改革方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体系将不断完善。二是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养老服务将更加丰富多元、优质高效。《决定》提出的措施体现出养老服务的三个层次,即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养老服务供给,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发展型养老服务供给。三是发展“银发经济”,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将进入新阶段。不仅能全面增进老年人福祉,也必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四是直面农村养老难点与痛点,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农村老年人将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今后总的方向是针对目前存在的老龄工作制度尚待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尚待健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尚需提升等问题,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伟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具体来看,一是进一步完善人口老龄化应对工作体系,建设老龄友好型社会。这包括完善老龄工作的统筹机制,加快健全养老保障、健康支撑、养老服务等政策衔接机制,完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体系等。
   二是重点发展养老服务体系。这包括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健全服务标准和综合监管体系等。
   三是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这包括完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支持相关企业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积极开发老年生活用品市场,促进养老产业与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服务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02
把社区养老放在突出位置
   我国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口居住生活在城乡社区,实行居家社区养老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最为重要的部分。《决定》提出“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把社区养老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北京一位年近七旬的王大爷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谈养老方式的选择时说道:“还是家里好。”他表示,“习惯了家里的环境,并且身体还算硬朗,孩子又在身边有个照应,我不愿去养老院。”
   “社区养老服务挺好的。”北京的60后唐大爷评价道,“服务态度十分友好,还关注老年人个人身体情况。”他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他所居住的社区每个月都会定期了解老年人的身体情况,重点关怀特殊困难老人。“我们小区有手脚不利索的老年人,社区会派专人来照顾起居生活。”唐大爷补充道。
唐大爷每天都会抽空到附近的公园锻炼身体。“现在社区周边的体育设施和生活环境建设都非常好,看得出来政府投入很大,我可以安心地享受养老生活。”他对社区养老环境赞不绝口。
   “《决定》提出‘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正是基于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在城乡社区这一大背景。”方彧认为,强调社区养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量。一是充分考虑中国“家”文化传统,实现即便离家也不离社区的“在地养老”。入住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老年人依然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社交网络得以持续,且还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二是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延伸服务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支撑,就近、便利解决居家养老中的“照护难”等痛点问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养老”起到关键性的“服务支撑”,且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及时性都是其他大型养老服务机构所难以比拟的。三是为家庭赋能,为家庭照护者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喘息服务等,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压力。
   “社区养老有益家庭建设。”在王伟进看来,一方面,发展社区养老本质上是满足养老服务需求方的需要。从老年人自身角度看,老年人尤其是中国的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不愿意离开家庭和社区。社区里不仅有其亲人,也有其熟悉的伙伴、朋友,还有其熟悉的环境。社区养老有益身心。从子女的角度看,一般也希望父母能居家尽孝,至少让老年人在可以被照顾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发展社区养老同时符合养老服务供给的经济要求。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居家养老避免了大规模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能够节约社会成本,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03
着力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有哪些重点?王伟进认为,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培育壮大养老服务供给的各类主体,提升医养结合等服务的供给能力,健全普惠养老服务的筹资机制,实现社区养老服务满足市场需要、服务供给有回报、服务机构运转可持续。“还要织密织牢基本养老服务网络,建立促进供需对接的大数据平台,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基本养老服务的综合监管。”
   方彧认为,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有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发挥社区在公共服务、医疗卫生供给上的优势,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关键小事”,丰富服务供给。二是创新服务供给模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三是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加强监管,确保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主办单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

制作维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信息与技术研究所    邮编:100088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京ICP备05068521号